服務熱線:400-060-3233
手機號碼:18516712219
地 址: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/F室
手機號碼:18516712219
地 址: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/F室
核磁共振成像是怎么回事?
更新時間:2022-01-21 點擊次數:1307次
核磁共振成像(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NMRI),又稱磁共振成像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MRI),是利用核磁共振(NMR)原理,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,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,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,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。
將這種技術用于人體內部結構的成像,就產生出一種革命性的醫學診斷工具。快速變化的梯度磁場的應用,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,使該技術在臨床診斷、科學研究的應用成為現實,推動了醫學、神經生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。
原理概述
核磁共振成像是隨著計算機技術、電子技術、超導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技術。醫生考慮到患者對“核”的恐懼心理,故常將這門技術稱為磁共振成像。它是利用磁場與射頻脈沖使人體組織內H+運動產生信號,經計算機處理而成像的。
原子核在進動中,吸收與原子核進動頻率相同的射頻脈沖,即外加交變磁場的頻率等于拉莫頻率,原子核就發生共振吸收,去掉射頻脈沖之后,原子核磁矩又把所吸收的能量中的一部分以電磁波的形式發射出來,稱為共振發射。共振吸收和共振發射的過程叫做“核磁共振”。
核磁共振成像的“核”指的是氫原子核,因為人體的約70%是由水組成的,MRI即依賴水中氫原子。當把物體放置在磁場中,用適當的電磁波照射它,使之共振,然后分析它釋放的電磁波,就可以得知構成這一物體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,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精確立體圖像。